關于長距離供水管道、熱力管道、輸油輸氣管道使用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來監測管線漏損的這種工程越來越多,這幾年更重視智慧管線安全方面的管理,配套智能化、自動化程度高一點的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是相當普遍,包括分布式光纖聲波振動監測系統、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分布式光纖應變監測系統以及光纖光柵傳感系統等設備儀器的使用。對于這些系統的傳感光纜鋪設是一項大工程,費時費力費錢。下面杭州邁煌科技有限公司來說說關于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鋪設傳感光纜時的注意實現。
一、傳感光纜穿跨越及特殊地段保護:
傳感光纜穿跨越應利用管道穿跨越結構,當條件限制無法利用時,應采用單獨穿跨越方式穿越并設置標識。
(1)管道采用頂套管穿越公路、鐵路時,在套管內有足夠空間的條件下,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應采用鋼管或塑料管保護,在管道和套管之間的空間內穿越,保護管兩端應伸出套管兩側,長度不小于0.5m。當套管空間不足時,傳感光纜宜采用鋼管保護后,單獨頂管穿越。
(2)管道采用大開挖方式穿越公路、鐵路、河流時,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應采用鋼管保護,保護管的長度應長于穿越兩端各1m。穿越河流時,保護鋼管采用適合威海地下水的特殊防腐鋼管或采用防腐措施,穿越公路、鐵路的鋼管也需做防腐措施。
(3)管道采用定向鉆方式穿越公路、鐵路、河流時,在不影響管道定向鉆穿越和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安全前提下,傳感光纜可采用與管道一同定向鉆穿越;否則應采用鋼管保護后單獨定向鉆穿越。
(4)管道采用隧道方式穿越時,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聲波振動光纜、測溫光纜、應變光纜)宜敷設在隧道內設置的電纜溝或電纜橋架內穿越。
(5)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與已有地下管線及地下光(電)纜交越時,應與管道一同在地下管線及地下光(電)纜下方通過。
(6)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交越同溝管道時,宜選擇在土層較厚的地段,并采用鋼管或塑料管保護后從管道上方交越。
(7)在巖、礫石段,傳感光纜同溝敷設在管溝底部時,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下方應墊細土或沙,其厚度不應小于0.2m;傳感光纜同溝敷設在與管頂平齊的位置時,傳感光纜上方應回填細土或沙,其厚度不應小于0.3m。
(8)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在管道設置截水墻和固定墩的地方,應預埋套管保護;如現場無法確定截水墻和固定墩的位置,在砌筑截水墻和固定墩時,可采用縱剖后的具有一定強度塑料套管保護。
(9)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采用穿管方式敷設時,管道兩端應封堵嚴密。
二、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敷設時,應根據傳感光纜盤長設置光纜接續點。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傳感光纜接續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地埋式鎧裝傳感光纜接頭位置應該盡可能預留在閥門井等位置,且具有良好的防機械損傷的保護措施。
(2)傳感光纜在閥門井或小室接續處盤留長度不應小于12m。
(3)傳感光纜接續應采用熔接法。
(4)傳感光纖接續損耗應符合現行標準《光纜線路性能測量方法 第2部分:光纜接頭損耗》YD/T 1588.2的規定。
(5)傳感光纜加強件在接續處應連接牢固。
(6)傳感光纜接頭盒指標應符合現行標準《光纜接頭盒 DI一部分:室外光纜接頭盒》YD/T 814.1的規定。
三、與管道同溝敷設的傳感光纜的ZUI小曲率半徑應符合下表的要求。
傳感光纜的ZUI小曲率半徑要求如下:
傳感光纜外護層形式無外護層或04型53型、54型、33型、34型、333型、43型
靜態彎曲10D12.5D15D
動態彎曲20D25D30D
注:D為光纜直徑。
參考標準及規范:
YDJ44 《電信網光纖數字傳輸系統工程及驗收暫行技術規定》
YD5040 《通信電源設備安裝設計規范》
YD/T1588.2-2006 《光纜線路性能測量方法 第二部分:光纖接頭損耗》
SY/T4121-2012《光纖管道安全預警系統設計及施工規范》
四、回填注意事項
1. 回填前應先將槽底雜物清除干凈,如有積水應先排除。
2. 回填土應分層夯實。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磚、石塊、大于100mm的凍土塊及其它雜物。
3. 管頂或結構頂以上500mm范圍內,應采用輕夯夯實,嚴禁采用動力夯實機或壓路機壓實;回填壓實時,應確保管道或結構安全。
故傳感光纖上下應用細土或者細沙預先填埋。不能將磚頭、石頭及礫石填入。回填前,發現有可能損傷光纜的跡象或可疑時,應通知檢測人員到場測量或通光檢查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傳感光纜,以確保光纜光纖的良好狀態。回填時應避免將石塊等填入溝底中,并應分層踏平或夯實。回填土應略高于地面以備填土下沉后于地面持平。回填前后必須通知檢測人員到場,檢測回填段光纖一切正常方可繼續施工。回填過程中先用一層細沙覆蓋住光纜,嚴禁回填沙土中含有大型石塊土塊。
如回填過程中違反以上規范要求造成的光纖斷裂、損壞,從而導致分布式光纖傳感系統無法正常運行,系統功能無法實現,施工方應負相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