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8日,發布了一篇《“超級大水缸”-浙江鏡嶺水庫工程正式進入施工建設階段》的文章,介紹了該工程推進程度,它被列為水利部重點推進的重大水利工程清單、省主導的重大項目清單、全省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重大項目庫,詳細介紹了“超級大水缸”工程情況。
一、整體進程
2025年8月11日,隨著一聲巨響,我國重大水網工程——浙江鏡嶺水庫輸水工程土建4標段成功實施首爆,大壩樞紐工程和全長76.3公里的輸水段全線進入加速施工狀態。
自2025年2月28日輸水工程土建3標完成首爆以來,不到6個月時間里,除不涉及爆破的輸水工程土建2標外,其他所有標段都已完成首爆。ZUI早開始進洞作業的輸水工程土建3標,目前已進入主洞作業階段。
位于紹新昌縣鏡嶺鎮、緊挨著大壩樞紐的輸水工程土建1標,目前砩前主洞、八宿屋支洞、山皇堂支洞已相繼開挖掘進。該標段TBM設備場內預組裝已進入收官階段,計劃2025年9月始發掘進。
此外,位于鏡嶺水庫輸水工程末段的土建11標是,7月23日完成首次爆破,目前正在緊張作業中。同樣位于柯橋區的土建9標已完成支洞開挖及支護700余米,即將進行主支洞交叉段開挖。
紹興市鏡嶺水庫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各標段施工進度正穩步推進,整體輸水工程計劃2027年12月實現全線貫通。
二、技術創新與難點
1、差異化施工技術
鉆爆法:應用于42.02公里隧洞(如6標段),針對圍巖軟弱區采用 “小藥量預裂爆破”技術,減少震動與飛石,保護周邊建筑。
TBM法:用于長距離硬巖掘進(如1標段13.49公里),“鏡嶺1號”搭載 “小力間距設計” ,增強復雜地質適應性。
2、地質挑戰
工程穿越會稽山等多條斷裂帶,面臨長距離掘進、圍巖變形及涌水風險,需動態調整施工方案
三、社會意義與效益
1、供水保障
建成后將與欽寸水庫、湯浦水庫聯合調度,構建覆蓋紹興城區、嵊新片區400萬人口 的優質供水網絡,破解區域水資源短缺難題。
2、防洪能力提升
補齊曹娥江流域防洪短板,保護下游220萬人生命財產安全,防洪標準顯著提高。
3、區域發展支撐
作為浙東水網核心工程,促進長三角水資源一體化管理,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浙江鏡嶺水庫輸水工程通過“鉆爆+TBM”復合工法 突破復雜地質限制,2025年進入全線隧洞施工高峰,預計2027年底貫通。建成后將成為長三角水資源調配的關鍵樞紐,實現“防洪+供水”雙核心效益,對保障民生和區域水安全具有戰略意義。未來兩年,TBM掘進效率與地質風險管控將是工程推進的關鍵觀測點。
來源:浙江日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