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浙中水資源配置通道、浙中城市群水資源配置工程)是浙江水網“三縱八橫十樞”總體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浙北、浙東水資源配置通道共同形成省域一體化供水網絡,被列入《水利氣象領域“兩重”建設實施方案》《“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安全保障規劃》《浙江省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規劃》《浙江水網建設規劃》。關乎衢州、金華兩地長遠發展的生命線工程,是促進兩地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賦能載體與聯動紐帶。工程建設對補齊浙中區域水資源短板,優化產業布局、助力金衢兩地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設地點:
工程是《錢塘江流域綜合規劃》提出的大型水資源配置工程。工程為Ⅱ等大(2)型工程,工程任務為城鄉生活和工業供水,供水范圍為衢州境內為衢州柯城區、衢江區、龍游縣,金華境內為金華市婺城區、金東區、義烏市、蘭溪市、永康市、武義縣。
建設面積:
項目總用地29.9660公頃。項目涉及占用基本農田2.1951公頃;不涉及各級自然保護區;涉及用地占用生態保護紅線4.0172公頃,隧洞或管線穿越生態保護紅線35.033公里。
建設內容:
工程主要由取水口、分水口、輸水隧洞、輸水管道、加壓泵站等組成。
(1)取水口(出水口)4處,包括黃壇口水庫取水口、九峰水庫取水口、九峰水庫出水口、柏峰水庫出水口;
(2)輸水工程總長189.1公里,其中黃壇口水庫~九峰水庫段、九峰水庫~柏峰水庫段輸水干線長143.4公里,巨化、空港、蘭溪、永康、龍游等輸水支線長45.7公里,輸水線路共布置11處分水設施,沿線設置控制閘室、配電房等配套設施;
(3)泵站3座,包括婺城泵站、義烏泵站、永康泵站;
(4)連通性修復、增殖放流站、過魚設施等環境保護工程;
(5)調節池、生產生活區、邊坡工程、交通工程等配套工程。
設計要求:
工程設計水平年近期為2035年,遠期為2050年,工程城鄉生活、工業供水保證率為95%。2050年水平年多年平均凈引水量5.19億m3,其中金華市1.44億m3,衢州市3.75億m3,取水口設計引水流量31.1m3/s,其中金華市段為12.0m3/s,衢州市段19.1m3/s。
工期及資金:
工程總工期約54個月,總投資約130億元。
工程動態:
2025年3月25日,根據《浙江省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實施辦法》(浙委辦發〔2019〕53號)等文件的要求,現對《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金華段)》社會風險評估工作相關事宜進行公示。
2025年3月26日,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發改投資〔2012〕2492號)、《浙江省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實施辦法》(浙委辦〔2019〕53號)、《省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省發展改革委審批(核準)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社會風險評估實施辦法>的通知》(浙發改投資〔2021〕459 號)等文件要求,現對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衢州段)進行公示公告,征求利益相關者對擬建項目關于社會風險方面的意見及建議。
2023年5月26日,浙中城市群水資源配置工程順利完成前期勘察咨詢(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階段)招標,標志著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啟動,進入實質性勘察設計階段。該項目由浙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中標,投標報價為65539260.00元。
2025年4月16日,關于禁止在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占地區域內新增建設項目和遷入人口的批復。
2025年6月11日,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在衢州市組織召開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技術討論會。會議聽取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主要成果的匯報,重點圍繞任務規模、建設方案、征地移民、水資源論證、環境影響、水土保持等開展技術研討并形成會議意見。
2025年7月7日,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補充地質勘察招標文件預公示。
2025年7月14日,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公示,根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部令第4號),為使公眾充分了解工程的基本情況,便于建設單位和環評單位充分考慮公眾對本工程環境保護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2025年7月23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公布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項目公示,公示時間自2025年7月23日至2025年8月2日。
2025-09-01,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批后公示,許可證號:用字第3300002025XS0009S01號。
2025-09-08,浙中水資源配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會議在衢州舉行。會議由水利部統籌安排,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組織,歷時5天完成全部審查任務。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規總院及浙江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等單位有關負責人,衢州、金華兩市分管領導以及市縣部門代表等參加會議。
工程意義:
解決浙中地區,包括衢州市區、龍游、金華市區、蘭溪、義烏、永康等地優質水缺乏問題,受益人口約620萬人。盤活衢州市優質水存量,實施跨區域引調水工程,緩解金義都市區等用水緊張局面,從而破解長期擠占農灌和生態用水的被動局面,系統改善沿線河湖水生態環境。